2022年12月18日,由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主办,广东省服装创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民族服饰艺术博物馆协办的“新文科”背景下服装专业建设与创新高峰论坛在腾讯会议线上召开。此次学术论坛以“新文科背景下服装专业建设与创新”为主题,1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论坛并围绕相关议题展开精彩演讲,论坛共吸引1000余人相聚云端,共享学术盛宴。
论坛议题主要围绕新文科背景下,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如何通过学科交叉,培养高水平复合创新型服装人才中找到适合的路径?如何以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的新诉求?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品牌化”教学科研平台?如何利用地方政府、龙头企业、设计机构等单位的资源,完善课程资源,探索新的协同发展路径等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论坛主持人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惠教授对本次参与论坛的嘉宾及观众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依次介绍了此次出席论坛的嘉宾: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臧迎春教授、中国纺织教育学会副会长纪晓峰老师、SHEIN校企合作负责人吴志强经理、广州美术学院王文副教授、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罗洁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陶音教授、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惠东时尚创意学院院长陈学军教授、北京服装学院王永进教授、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罗莹教授、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恩乐教授、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计文波老师。
欧阳俊副院长
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
主办方华南农业大学本科生院欧阳俊副院长为论坛致了欢迎辞,他详细介绍了华南农业大学以及艺术学院的历史沿革,他表示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是一个充满活力,快速发展的学院。欢迎各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探讨一流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建设议题,并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向各位学者专家求教专业建设建议,优化华南农业大学省级一流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和特色发展路径,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持续建设和创新发展、为服装产业发展高水平复合创新型服装人的培养集聚智慧力量。
曾智林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曾智林教授为论坛欢迎致辞,她对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并指出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发展的整体办学思路,突出介绍两大特色、三大战略。曾智林副院长希望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能通过本次论坛进一步加强与各位业内专家学者的联系,向各位专家学者求教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专业建设建议,进一步提升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建设水平。
会议随后进行主题演讲。
主题演讲板块主持人:杨翠钰 服装系系主任
臧迎春教授
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
清华大学米兰艺术设计学院执行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主任、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臧迎春教授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教学与思考》为题目进行了演讲。她从学科背景出发,强调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要面向时代和社会需求,对专业人才基本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对清华大学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专业建设的过程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同时阐述了如何以“厚基础、宽口径、创新型”的拔尖人才培养为目标,践行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如何利用跨学科、跨行业、跨文化、跨地域等资源进行教学探索与改革。
纪晓峰 中国纺织教育学会副会长
中国纺织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化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员会委员纪晓峰老师以《“政校行企”协同育人》为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他从本科院校服装专业及服装行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产业人才需求的问题。从行业协会的角度、政府的角度,提出如何融合各方面的资源,共同育人。对本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提出从广东当地的产业需求出发,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指导意见。
吴志强 SHEIN校企合作负责人、人事部经理
SHEIN校企合作负责人、人事部经理吴志强经理以《服装设计相关岗位工作方向差异》为题目进行了演讲。他对SHEIN企业的基本状况进行了介绍,从企业的视角对服装相关人才的能力需求及岗位进行了介绍,并提出了对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给出了服装专业建设的建议。
王文副教授 广州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
广州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主任王文副教授以《时尚与科技的设计创新思考》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从时尚与科技相关的技术展开,思考如何与时尚、设计、科学、技术、教育进行结合,对广州美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的新文科服装专业人才跨界融合培养路径进行了分享,提出了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服装专业人才的一些思考。
罗洁教授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罗洁教授以《新文科背景下服装设计专业的多学科交叉教学探讨》为题目进行了演讲。她首先介绍了广州大学以及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的现状,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广州大学服装设计专业为例讲述他们是如何突破学科交叉的障碍,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痛点,制定符合新文科背景的人才培养方案。从“新文科”多学科交叉角度搭建“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复杂交叉学科融合下的设计要点和方式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进行了分享。
陶音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陶音教授以《“产教融合、协同驱动”下的设计教学探索》为题目进行了演讲。以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教学探讨为例,从“针对产业发展的合作课题”、“人才培养共赢”、“展赛平台支撑”三个方面对服装人才培养的路径探讨进行了分享。最后提出以教学特色为指导、以产业资源为优势、以国际传播为目标作为本次演讲的总结。
陈学军教授 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惠东时尚创意学院院长
惠州学院旭日广东服装学院、惠东时尚创意学院院长陈学军教授以《旭日广东服装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为题目进行了主题演讲。他介绍了旭日广东服装学院的发展历程,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持续构建“六共同”培养路径、构建“一室一企业一团队双导师”、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等多种培养路径,强调嵌入式课程,搭建好学校、老师、学生和企业的沟通桥梁。
罗莹教授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罗莹教授以《非遗文化视域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艺术专业硕士为例》为主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非遗创新设计专题以及现存问题与未来展望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提出了未来要面对的课题,如非遗与新文化新技术如何交融、产教融合如何更好的落地等,都是我们需要探讨的话题。
王永进教授 北京服装学院科技处处长、教育部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北京服装学院科技处处长、教育部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王永进教授以《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为题目对新的教育体系构建进行了演讲。他认为目前中国时尚产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对服装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综合素养、服装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应对而变,对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创新思路提出了“五个层面”的构建,并对北京服装学院的教学成果进行了分享。
孙恩乐教授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
广东工业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孙恩乐教授以《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课程建设思考:以<岭南衣裳>为例》为题目进行了主题分享。她对《岭南衣裳》国家级一流课程的建设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课程的建设中要解决的问题、课程与教学改革成效、课程的展望进行了分享。最后她期待《岭南衣裳》线上课程能够与兄弟院校合作,共享共赢课程,把这种公共资源和各院校个性化的资源有机的结合起来。
计文波老师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计文波老师以《新时代设计师的未来》为主题进行了主题演讲。他提出了中国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对“中国的设计师未来在哪?”的一些思考进行了分享。他认为人才的打造需要更加聚焦,中国的设计人才未来要代表民族设计的团队,振兴中国设计师的力量。作为高校对高端人才的培养,需要更体系化的教学体系、更完善的培养方案,国际交流更多一些、更权威一些,让中国的教育、中国的设计更有话语权。把中国民族文化结合时尚带到国际,让中国的时尚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金惠教授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金惠教授以《培养区域性复合型服装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为题目进行演讲。首先她对华南农业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历史沿革、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展开介绍。以华南农业大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为例的区域性高水平复合创新型服装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分享。从协同化育人模式、服饰文化传承与传播、服务乡村振兴三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实践案例及成果介绍。在跨界融合方面,金惠院长介绍到她的团队以游戏服装为切入点把非遗和游戏进行了融合探索获得了一些成效。从“新文科”多学科交叉角度介绍了团队本校食品学院、海洋学院正在合作的项目。
参会嘉宾合影
在论坛的讨论环节,由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范福军教授作为评议人对本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并邀请嘉宾们就论坛的议题进行了讨论,参会的观众也踊跃提问,例如有相关学者提问可穿戴跨界融合课程应如何开设?罗洁教授就此问题给出了详尽的回复;王勇进教授就国家重大项目如何与教学结合的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范福军教授与纪晓峰会长就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为华南农业大学省级一流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建设献策。参会的学生也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以及服装行业的饱和度提出了疑问,吴志强经理就此问题给学生做出了回答。
本次论坛获得了圆满成功,此次学术论坛是同行专家、青年才俊相聚一堂各抒己见的学术盛会,对于新文科背景下服装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建设与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