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随着最后一幅墙绘在南雄古市镇丰源村完成,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师生结束了为期五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谭明祥、马宏林二位老师带领学生们顶着炎炎烈日,在该农业重镇绘制系列特色墙绘并拍摄宣传纪录片,将农家风光、特色产业等“古市名片”转化为跃然墙上的艺术画卷。
此次创作并非孤立的美术活动,而是艺术学院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度帮扶的延续。艺术学院团队出发前便确立了“墙绘不只是美化乡村,更要讲好产业故事”的创作理念。实践活动启动前,古市镇政府与团队深入交流,就墙绘主题定位、创作周期及安全保障等事项达成共识,为后续任务实施奠定基础。
7月7日,在柴岭村的居民房前,师生们分组协作:一组手持画笔勾勒墙面轮廓,另一组操作相机、无人机航拍记录创作过程。谭明祥、马宏林老师带领团队深入田间,用镜头捕捉学生创作细节及当地农业特色,这些影像素材将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推广。
7月8日,墙绘组完成柴岭村的五幅主题墙绘。在35℃高温环境下,师生持续户外作业6小时。与此同时,拍摄组赴小坑村、三角岭村走访村干部并开展宣传片拍摄。
7月9日早上,马宏林老师率墙绘团队在修仁村开展主题创作,学生分组完成生态景观墙绘,为村庄增添新风景线。同期,谭明祥老师带领摄影组开展全域素材采集,记录古市镇特色农业产业及乡村风貌,为宣传片制作奠定基础。
7月9日当晚,团队转赴古市村推进墙绘项目,期间与村镇干部就农旅融合规划交流。绘制途中突遇强降雨,师生在恶劣天气及照明不足条件下坚持作业,最终按计划完成当日任务。
7月10日,师生团队进驻丰源村,结合该村风貌及周边墙绘布局,完成乡村风情主题墙绘作品,实现艺术景观整体协调。同期,专项小组赴三角岭村完成村规民约书法题写工作。
最后一面墙绘完成后,团队启动影像素材剪辑,一部展现古市镇产业特色的短片即将问世。从短期墙绘创作到长效产业规划,师生们用行动诠释“三下乡”内涵。
活动结束后,古市镇政府发来感谢信。在为期五天的活动中,师生们创作总面积达200平方米的墙绘作品,并拍摄完成古市镇“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视频短片。离开时,村落墙面已焕然一新,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种子正通过青年学子的画笔在粤北大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