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6日至18日,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墨彩燎原·丹青破晓”社会实践服务队在广宁县坑口镇开展为期13天的三下乡活动。团队通过艺术支教、资助政策宣传、竹笋产业调研等实践,为当地儿童播撒美育种子,助力教育公平,并探索乡村产业发展路径。
艺术支教:以美为媒点亮童心
团队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从中华扎染文化、交通安全教育到爱国主题课程,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情谊,见证了他们的求知渴望与点滴进步。过程虽有挑战,但收获的感动与成长远超付出。为呈现教学成果,团队精心布置“童心绘梦”作品展区,集中展出孩子们在扎染、汉字象形画、树叶画、粘土塑形、情绪涂鸦等课程中创作的优秀作品。每一幅画、每一件手工,都凝聚着他们的观察、思考和独一无二的表达。
助学宣传:政策惠民护航成长
期间,团队开展多种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活动,包括深入困难家庭走访、村委前空地设点摆摊、拍摄宣传视频及举办政策宣讲会。活动覆盖广泛,精准答疑解惑,有效激发了学生家长关注热情,显著提升了政策知晓率与申请积极性,为困难学子顺畅获取资助、专注学业梦想铺平了道路。未来将持续优化服务,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产业调研:小竹笋撑起“致富伞”
团队还走访了坑口镇下寨“吊丝丹”笋产业基地。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当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的重要指示精神,依托天河-广宁对口帮扶机制,在驻县工作队帮助下,引入省林科院、天河沙东有利集团、南海林岳社区支持,试种高端竹笋品种“吊丝丹”,已通过省林科院专家组规模化种植条件认定,为实现“421”产业布局与“一竹富民”发展蓝图奠定基础。
结营展演:童心向党致敬先烈
结营仪式上,孩子们通过文艺汇演展示学习成果,绽放艺术光彩。开场舞《米奇妙妙屋+第一天》中,小舞者们以欢快的节奏和跃动的身影点燃全场,拉开了表演的序幕;情景剧《金色的鱼钩》再现了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小演员们用真挚的表演诠释了舍己为人、信念如金的革命精神,让老班长的形象深入人心;合唱《歌唱祖国》以嘹亮的歌声响彻坑口镇,孩子们将活动期间的感动与收获融入其中,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与祝福。
“墨彩燎原,丹青破晓”不仅是团队的名称,更成为了实践成果的生动注脚。本次活动既为乡村儿童播撒了美育种子,也让青年学子在扎根基层中践行了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