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社区艺课堂”电影党课开讲:以光影艺术传承历史记忆

发布者:院学工办发布时间:2025-09-19浏览次数:10

铭记历史守初心,光影铸魂担使命。9月18日,艺术学院以“社区艺课堂”为载体,在这个承载民族伤痛记忆的特殊日子里,组织师生党员代表开展“我们如何用电影铭记历史”主题电影党课暨《731》观影活动。活动通过现场观影、专家授课、师生研讨等形式,将历史教育与艺术实践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党性教育新场景,50余名师生党员在思想碰撞中汲取历史力量、坚定理想信念。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施娜柯、副书记房三虎等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党课讲授:解析电影承载的历史记忆

“历史不该被遗忘,更不能被篡改。”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教工支部赵娜老师以《731》等抗战题材电影为核心展开授课,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背景,系统解读了影像叙事在历史传承中的独特价值。她指出,优秀抗战电影不仅是文艺创作,更是连接代际记忆的桥梁,比如电影《731》通过9:18、19:31等特殊场次设计,将票务系统转化为历史纪念载体,使影院成为临时纪念场所,是时间符号的仪式化表达。此外,她还提及《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作品以个体命运折射宏大历史,用艺术手法打破时空隔阂,让年轻观众与历史产生深度共鸣,是多元叙事的共情唤醒。

“电影让历史有了温度,也让和平的信念有了传递的媒介。”赵娜老师强调,艺术工作者需以严谨态度对待历史题材创作,让影像成为守护真相、珍爱和平的“活教材”。

师生分享:以艺术创作传承红色基因

党课互动环节中,师生结合专业特色畅谈感悟。24级戏剧与影视专业张思佳同学分享了家乡哈尔滨与731历史的特殊联结:“纪念馆就在城市的角落里,这段历史是刻在血脉里的记忆。”她表示,作为艺术学子,将尝试用沉浸式戏剧、数字影像等创新形式,让更多人通过艺术感知历史的厚重与和平的珍贵。

研究生党员潘歆睿提出,艺术学院学子应主动承担“历史记录者”角色:“我们的画笔、镜头、舞台,都可以成为历史记忆的载体。”他以毕业作品为例,建议通过纪录片、戏剧等形式挖掘地方红色资源,让沉睡的历史在艺术创作中“苏醒”。

观影背景:在光影中直面历史真相

本次党课以历史题材电影《731》观影活动为实践基础。影片聚焦二战期间日本731部队细菌战暴行,通过幸存者口述、历史文献还原等方式,真实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战争中遭受的苦难与不屈抗争精神。影片以克制的镜头语言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让观众在震撼中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担当。

未来,艺术学院党委将持续深化“社区艺课堂”品牌建设,通过电影、音乐、美术等多元艺术形式,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有机融合,引导师生在艺术创作中传承红色基因,在历史回望中坚定前行方向。

Copyright 2022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艺术院大楼

管理登录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