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院设计教工党支部开展《窗外是蓝星》主题电影党课活动:以航天精神赋能教育初心

发布者:院学工办发布时间:2025-09-23浏览次数:10

为贯彻学校和学院党委关于强化党员思想教育、创新组织生活形式的工作部署,9月19日,艺术学院设计教工党支部以“探索宇宙奥秘,弘扬载人航天精神”为主题,组织近30名党员教师及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中国首部太空电影《窗外是蓝星》。艺术学院院长张艳河、副院长陈薇薇参与活动,共同在光影中感悟航天精神,凝聚育人初心。

观影聚焦:在太空影像中触摸“大国重器”的温度

《窗外是蓝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领衔出品,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担任摄影师,在中国空间站采用8K超高清摄影机全程实拍。影片以神舟十三号乘组首次执行6个月在轨驻留任务为蓝本,真实记录了航天员在太空的工作日常、科学探索与生活细节——从飞船精准对接时机械结构的毫米级操作,到王亚平出舱作业时阳光掠过面窗的耀眼光芒;从舷窗外静静旋转的蓝色星球,到失重环境中漂浮的发丝与水珠,每一帧画面都兼具科技质感与人文温度。

“王亚平在舱内轻轻摇晃女儿送的小玩偶,望向地球的瞬间,让我看到了‘英雄’背后的普通人情感。”观影过程中,党员教师们既为浩瀚宇宙的壮丽所震撼,更被航天员“把家安在太空,把心留在祖国”的家国情怀深深触动。这种“宏大使命与微小情感”的交织,让航天精神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成为可感可知的精神力量。

专业共鸣:从航天设计中汲取“跨界创新”灵感

作为设计专业教师,党员们尤为关注影片中航天科技的“设计智慧”。“空间站内饰的模块化布局,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兼顾美学平衡”“航天设备的人机交互界面,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直观视觉语言”“舱内低饱和度蓝白配色,既适应太空环境又传递宁静感”……观影后,老师们围绕“科技与设计的融合”展开讨论,认为航天领域的“极致设计思维”对艺术设计教学具有重要启发意义。未来将推动“航天设计案例进课堂”,引导学生从大国重器中汲取创新养分,培养“用设计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

师生感悟:以航天精神照亮“立德树人”之路

“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步突破,都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生动写照。”张艳河院长在分享中强调,航天精神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精神坐标”,“我们要把这种‘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培养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

“航天员面对突发状况时的冷静与坚韧,正是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成长必修课’。”党员教师陈哲结合专业谈到,将以航天人为榜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敢于挑战难题、勇于突破常规”。

此次主题电影党课,是设计教工党支部创新党员教育形式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过“观影+感悟+专业联动”模式,既让党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深化了对航天精神的理解,也为设计专业教学注入了“科技报国”的价值导向。未来,党支部将持续探索“专业特色+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以更多元、更鲜活的组织生活形式,推动党员教师在“立德树人”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设计力量。

Copyright 2022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艺术院大楼

管理登录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