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教育厅“美育浸润行动计划”和“双百行动”部署,推动城乡美育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教育振兴,11月13日,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施娜柯率美育浸润团队师生近20人,赴河源市紫金县凤安中心小学开展美育帮扶活动。团队通过授牌仪式、座谈交流、课程实践等多种形式,与当地学校共商美育发展路径,标志着华南农业大学美育浸润行动在覆盖范围上进一步拓展,在辐射效应上持续提升。

华农美育浸润团队与对口帮扶学校合影
授牌仪式上,紫金县教育局及河源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先后发言,强调美育工作“贵在浸润、重在实效”。施娜柯介绍了学校六年来的美育浸润实践与帮扶模式。活动中,华南农业大学携手重庆市小树公益基金会向紫金县多所乡村小学捐赠价值逾13万元的助学物资,并授予“小树图书馆”牌匾。

美育浸润团队携手重庆市小树公益基金会向紫金县五所乡村学校捐赠
座谈会上,双方围绕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议题深入交流,共同规划美育夏令营、送教下乡、艺术专长培优等后续帮扶内容。教育厅派驻凤安镇帮扶工作队队长巩克金强调,要以形成辐射效应为目标、以注重工作实效为核心、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推动美育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座谈会剪影
活动期间,华农美育浸润团队开展“教授进课堂”实践教学,多位专业教师走进合唱、书法、剪纸等社团进行现场指导。合唱教学中,李乐等教师对学生歌唱姿势与发声方法作专业调整,有效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剪纸课程注重融合地方文化元素,计划开发一批具有紫金县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并录制教学视频,为对口学校留下可复用、可推广的美育资源。团队还深入校园开展环境美育调研,拟通过艺术墙绘为凤安镇幼儿园营造艺术氛围,实现“环境育人”。
据悉,自11月9日起,华农美育浸润团队已先行在凤安镇中心小学、凤安中学开展为期一周的“送教下乡”美育实习。面对乡村学校硬件条件有限的客观条件,华农学子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玩结合”为核心,将“音乐剧美育”融入课堂,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拍手、肢体律动、节奏卡片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并结合《大鱼海棠》等影视内容进行情景教学,激发学生表达与创造的热情。原本腼腆的孩子逐渐乐于开口,自信地走上讲台展示成果。
“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及积极的互动,让我更坚定投身乡村美育的决心。”华农美育浸润实习团队黄绵莹同学感慨道。吴佳璇同学表示,乡村振兴的根基在教育,而美育则是点亮乡村孩子精神世界的重要纽带。
作为连续六年开展美育帮扶的生动实践,华南农业大学此次在紫金县开展的系列活动涵盖合唱、朗诵、书法、剪纸等多个项目,覆盖县级中小学2所、乡镇小学6所,惠及学生2000余人。校地之间通过建立长效协作机制,不仅有效推动美育资源向乡村延伸,更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的实践路径。此次活动是华南农业大学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美育浸润行动的重要举措,也为全省深入推进美育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华农美育浸润团队李乐老师为凤安中心小学学生进行合唱指导

华农美育浸润团队李美群教授为学生进行朗诵指导

华农美育浸润团队罗梦达老师为学生提供书法指导

华农美育浸润团队廖云老师为学生提供剪纸指导

“送教下乡美育实习”剪影

“送教下乡美育实习”团队师生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