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讲坛:丝语·学生成长论坛第18期——周武忠教授深度解读新乡村主义与农文旅融合创新设计

发布者:院学工办发布时间:2025-11-24浏览次数:10

11月20日下午,“艺术大讲坛:丝语·学生成长论坛”第18期在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501报告厅举行。本期论坛以“新乡村主义与农文旅融合创新设计”为主题,特邀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教授、东方设计学创始人、深耕城乡融合与景观设计领域三十余年的周武忠教授作前沿分享,学院院长张艳河主持讲座。艺术学院师生代表到场聆听交流。

讲座中,周武忠立足乡村振兴战略与设计创新发展趋势,围绕新乡村主义“1234”核心体系、农文旅融合的现实痛点与解决思路、新媒体时代乡村设计转型路径以及乡村振兴整体设计框架等内容作系统阐释。他指出,新乡村主义与农文旅融合并非概念叠加,而是以“乡村性”为核心、以整体设计为支撑的系统性创新实践,对推动乡村产业升级、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自身主持的雄安新区城市家具导则编制、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新创意评价等课题经验,周教授分享了普洱哀牢山农场、荷兰羊角村等国内外案例,生动呈现理论落地的实践路径。针对农文旅融合当前面临的主体功能退化、本土企业发展瓶颈与可持续发展受阻等问题,他以普洱哀牢山农场借助小红书实现年销1.6亿元、在全国布局6万亩农场并拓展海外市场的案例,强调新媒体在乡村产业推广与品牌塑造中的关键作用;同时通过荷兰羊角村、意大利切尔维亚、日本北海道“白色恋人”等案例,阐释如何依托在地文化与资源实现农文旅高质量融合,例如切尔维亚以花园设计竞赛带动文旅振兴,使2万人口小城吸引383万过夜游客,“白色恋人”则通过在地原料、匠心工艺与文化命名打造具有传播力的旅游纪念品牌。

围绕新媒体时代乡村设计的转型方向,周教授提出,直播、小红书等平台正在重塑乡村产品传播与消费场景,乡村设计应主动嵌入产品研发、市场拓展与品牌传播的全过程,以提升产业活力与传播效率。谈及未来发展,他介绍了国际乡村设计师俱乐部的建设、乡村设计师职业能力指南的制定,以及已连续举办七届的中国乡村文化振兴高层论坛相关情况,并表达未来与华农深化合作、共建学术交流平台的期待。此外,周教授还分享了AI技术在乡村文化产品创新中的应用前景,如利用AI快速完成民宿主题曲的作词、谱曲与画面生成,有效降低创作成本、提升产出效率。

本期论坛为师生提供了与学术前沿面对面交流的平台,拓展了大家在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设计领域的视野。现场互动热烈,师生纷纷就案例实践、跨学科协作与乡村设计方法等问题与周教授深入交流。

Copyright 2022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483号华南农业大学艺术院大楼

管理登录    备案编号:粤ICP备05008874号